关闭

提示

首页 > 农企 > 正文

襄城县这个乡靠日光大棚走上致富路

信息发布者:郭现刚
2021-04-22 16:46:51

 4月12日早晨,朝阳洒在襄城县范湖乡大白村西头一座日光大棚上,大棚内暖洋洋的,绿油油的黄瓜秧肆意地沐浴着阳光。大棚外,大白村村民陈广杰用左手和右胳膊相互配合,快速摇动拖拉机的摇把,“突、突、突……”伴随着强劲的节奏声,拖拉机冒出一股青烟,发动了起来。陈广杰又检查了一遍拖拉机上装着的刚刚采摘的黄瓜,才放心地让雇工开着拖拉机向附近的黄瓜收购点驶去。

看着陈广杰动作麻利地干活儿,不熟悉他的人可能不相信他身有残疾。陈广杰早年在外地打工时因事故失去了右手掌,对于他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这起意外无异于雪上加霜。“咱乡里扶持他建起这个日光大棚,使他有了稳定的收入,他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大白村党支部委员代中堂介绍道。

范湖乡党委书记李卫权在大棚内讲解种植技术

范湖乡是典型的平原农业乡镇,长期以来以小麦、大豆等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自然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大乡发展经济路在何方?怎样才能让农民靠土地赚大钱呢?2019年4月,范湖乡新一届领导班子履职后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了以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为基础,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工作思路。之后,范湖乡先后组织全乡种植大户、致富能手等到舞阳、叶县、宝丰以及江苏连云港等地观摩学习,开阔眼界。陈广杰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脱贫带头人,也参加了观摩学习。通过学习,他更加坚定了靠发展种植业脱贫致富的决心。

2019年,陈广杰流转了50多亩土地,为了增加收益,他采取了小麦套种小辣椒、西瓜的立体种植模式。与此同时,他还建起了日光大棚,种上了秋黄瓜。钱从地里源源不断地“流”向他家。陈广杰掰着指头算了算账,一年仅种地就有10多万元的收入。农忙时陈广杰还雇了五六个村民帮他种地,带动其他村民增收,他从贫困户变身为致富带头人。

在范湖乡,依托日光大棚致富的不止陈广杰。纸房村村民寇娟认真学习甜瓜种植技术,建成了占地4亩的日光大棚,专门种植甜瓜。2020年4月,寇娟种植的甜瓜上市时,恰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帮其在疫情中打开销路,范湖乡党委书记、乡长在寇娟的大棚前直播带货。短短一个半小时,就销售了价值4万多元的甜瓜。如今,寇娟已经可以熟练运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为自己种植的甜瓜做宣传。

油房孙村村民陈二强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扶持下建起了20多座日光大棚,专门种植西瓜。2020年西瓜上市时,范湖乡党委、乡政府在油房孙村的日光大棚前举办了西瓜节,造声势,扬美名,让该村西瓜远销平顶山、南阳、漯河、周口等地,每座日光大棚年收益为4万多元。

如今,范湖乡已经拥有200多座日光大棚。日光大棚改变了四季,像魔术师的百宝囊,变出了五彩斑斓的农产品,给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也带来了富裕的生活。

肩负助推乡村振兴重任的驻村第一书记们也从大棚种植中发现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金钥匙”。西于村驻村第一书记许付民积极响应范湖乡党委的号召,利用自己的2万元驻村经费,租用本村村民闲置多年、占地1.2亩的两座大棚种植赤松茸。近日,他的赤松茸畅销,令西于村村民连连称赞。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好乡村振兴工作,2020年以来,范湖乡党委以“驻村第一书记实验田”推广新技术、让农民增收致富为抓手,扎实开展全域党建,组织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到外地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推动产业富民,形成一个个战斗堡垒,带动农民富裕奔小康。

眼下,范湖乡34个行政村中有13个村配有驻村第一书记。全乡13个驻村第一书记以“驻村第一书记实验田”为依托,利用日光大棚种植黄瓜、赤松茸、香菇等农产品,托起群众的“致富梦”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网友评论
声明 本文由农村链(易村客)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农村链仅提供信息存储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村链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